1. 黄酒的酸碱度
1、白酒是酸性。用PH试纸实际测量白酒,其酸度值通常在5-6之间,说明白酒为酸性。粮食在发酵过程中一直都是在酸性环境中,所以成品白酒是酸性的。
2、啤酒的ph值一般在4.0-5.5左右,也是酸性。一般黄酒的pH值在3.5~4.5,也是酸性。
3、葡萄酒属于弱碱性食品。葡萄酒的成分不单单是水和酒精的混合,经人体食用分解在人体代谢之后呈现碱性
2. 一般黄酒酸度是多少
口感微甜优雅,酸度凌厉,明显的辣,酒体中高,完美的平衡,从开瓶就一直美妙的好酒。一杯黄酒饮尽之后,回味是奶油和笋香,略有回苦,更加深了印象。
5年黄酒的香气以糖酿枸杞、蜂蜜、奶油、笋为主,香气馥郁但略显肥厚,香气馥郁但酱油味太重,黄酒的酱油味是特色。
3. 黄酒的酸碱度是多少度
展开全部
一、什么叫黄酒
黄酒是以稻米、黍米、玉米、小米、小麦为主要原料,经蒸煮、加曲、糖化、发酵、压榨、过滤、煎酒、贮存、勾兑而成的酿造酒。(突出纯粮、酿造。)
二、什么叫绍兴酒(绍兴黄酒、绍兴老酒)
绍兴酒是以优质糯米、小麦和在绍兴特定地域内的鉴湖水为原料,经过独特工艺发酵酿造而成的优质黄酒。(目前只有15家企业真正使用绍兴黄酒、绍兴老酒的证明商标,只有6家企业真正属于绍兴酒原产地域保护企业,中粮绍兴酒业有限公司是其中一家。)
三、 绍兴酒的原料
主要原料及辅料:(一)糯米 (二)小麦 (三)鉴湖水 (四)酒母
(一) 糯米比喻为“酒之肉”。为什么酿制绍兴酒一定要采用糯米,而不是用粳米或籼米。
1)糯米几乎都是支链淀粉存在,而支链淀粉分子形状不规则,分子间的排列较疏松,吸水快,容易蒸煮糊化,有利于糖化、发酵。
2)糯米中的淀粉分枝点上糖化比较困难,所以最后在酒中残留的糊精和低聚糖较多,因此糯米酒的口味比较醇厚。
3)糯米含蛋白质、维生素、灰分比较小,因此用糯米酿成的酒杂味少。
4)粳米支链淀粉为83%,直链淀粉为12%,籼米支链淀粉为60-70%,直链淀粉为30-40%。
糯米强调它的精白度
1)糙米表面是一层粗纤维,较多的皮层组织,皮层含有粗蛋白14.8%,粗脂肪18.0%,粗纤维9%,而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多,是黄酒异味的来源,会影响到成品酒的质量。
2)糙米和粗白米酿黄酒,植物组织的膨化和溶解受到限制,米粒不易浸透,蒸煮的时间长,出饭率低,糊化和糖化的效果较差。
3)色、味不佳。饭粒发酵不彻底,糠层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又易导致生酸和产生异味。
所以,酿造绍兴酒的糯米,需标准一等以上的糯米。
(二) 小麦
小麦是制曲的原料,小麦制成的麦曲比喻为“酒之骨”。一般要求小麦为红皮硬质小麦。含水量在12.5%左右,容重在770g/l以上,杂质在1.0%以下,麦曲的作用——糖化剂,促使淀粉转化为葡萄糖。
(三) 酿造用水
鉴湖水喻为“酒之血”。没有好水是酿不出好酒的,因此佳酿出处必有名泉。绍兴酒之所以晶莹澄澈,馥郁芬香,成为酒中珍品,除了用料讲究和有一套由悠久酿酒历史积累起来的传统工艺外,重要的还因为它是用得天独厚的鉴湖水酿制的。
鉴湖水有它特别之处:
1)经研究分析水源地区的地质结构得知,在基岩、风化壳、底泥中,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含量较低,且处于收敛状态。同时含有适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特别是含有钼、硒等微量元素对人体特别有益。
2)鉴湖水作为酿造用水基本符合我国生活用水的标准。
3)盐分低,硬度适中(硬度过高不利于发酵,硬度太低,又会使酒味不甘冽而有涩味。)PH值显中性,无沉淀,无悬浮物和杂质。
(四) 酒母
用淋饭法生产的绍兴酒半成品,拥有大量的酵母菌,可作为发酵剂,使半成品中的葡萄糖转化为酒精。
四、 绍兴酒的生产工艺
鉴湖水 鉴湖水
↓ ↓
糯米→浸泡→蒸煮→鼓风冷却→落缸→糖化发酵→灌坛后酵→压滤→
↑
麦曲、酒母
煎酒→灌坛陈化→灌装→瓶酒成品
工艺特点:传统工艺、手工酿造、纯粮制作、纯天然发酵。
黄酒常规制作四法: 1淋饭法 2喂饭法 3摊饭法 4机械化法
五、 绍兴酒的种类
以含糖高低分以下四种类型:
1)干型黄酒。 含糖量15.0g/l以下, 代表酒:绍兴元红酒。
2)半干型黄酒。含糖量在15.1~40.0g/l, 代表产品是绍兴加饭(花雕)酒。
3)半甜型黄酒。含糖量40.1~100.0g/l, 代表产品是绍兴善酿酒。
4)甜型黄酒。 含糖量在100.0g/l以上,代表产品是绍兴香雪酒。
四种类型的绍兴酒的差异:
1)含糖量不一样
2)生产工艺上有所不同。
3)原料上有所不同。
元红和加饭发酵前加水,而善酿以元红酒代替酿造用水,香雪酒是以45%糟烧代替酿造用水。
4)元红和加饭不同之处是
A含糖量不一样
B加饭的出酒率低于元红酒,相对而言,加饭酒的肉质较醇厚,元红酒相对单薄一点。
六、 绍兴黄酒的沉淀现象
黄酒的沉淀一般分两种:1生物沉淀;2非生物沉淀。我们所看到的一般属第二种。俗称黄酒有“千重脚”,瓶装黄酒遇冷混浊、沉淀,货架寿命不长,一直困扰着各黄酒企业。以往采用了各种办法,效果总不理想。近来我司对此沉淀已经采取了目前黄酒项业最先进的冷冻过滤技术,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瓶装黄酒贮存时间长了还是会出现沉淀现象,一般合理的解释是酒内一种高分子(蛋白质等)物质凝结而成,一般不影响内在酒质。
注:1、一般在冬季瓶装黄酒遇冷变浊,加热到30-40度左右时又重新溶解,又称冷混浊,是一种可逆性混浊。
2、冷混浊过久,加热黄酒,混浊物不能复溶,又称氧化混浊或永久性混浊。一般认为冷混浊物是氧化混浊的前体物质,两者虽然分子大小,物理性质和各成份的含量有些不同,但所含的基本成份是相同的,都含有高分子蛋白质,多酚物质,糖类,重金属和一定量的钙镁矿物盐。只是冷混浊物经过进一步氧化聚合作用后,形成的氧化混浊物的分子结构更为复杂。
七、绍兴黄酒的品评
绍兴黄酒是一种以满足人们味觉为主的享用性食品。鉴别其品质好差的方法,总的来说可分为理化卫生指标分析检验和感官品评二种。
理化、卫生分析检验是用各种仪器和生物化学分析的方法进行,它能够精确地测定出黄酒中的各项指标,但不能全面反映黄酒的风味品质。因黄酒风味品质的形成,不仅取决于各种成份数量的多少,还决定于各种成份之间的平衡、协调、衬托、缓冲、掩盖关系,所以说常见两个酒样的理化分析数据十分接近,但在酒的风味上却有可能有明显的差别,所以对黄酒的品质鉴定,不但要进行理化卫生分析测定,同时还必须进行感官品评才能全面地反映出黄酒风味品质的整体面貌。
感官品评内容为四项;1外观 2香 3味 4格
1)外观应是橙黄色,清亮透明,有光泽,允许瓶底(坛)底有微量聚集物。
2)香应是具有绍兴酒特有的醇香,随着年份的增长,醇香应随之浓郁,不得有异香,异气
3)味醇厚、柔和、鲜爽、无异味,年份越高醇厚度越高,俗称肉质越厚。
4)格即风格,酒体协调具有绍兴酒的独特风格,即糖、酸、酒之间比例协调。
品评黄酒的顺序:
一看其色,二闻其香,三尝其味,四对风格综合评介。
注:机械化生产黄酒与手工酿制的黄酒的不同之处
机械化生产黄酒利用纯种发酵,发酵的周期比较短,发酵期间太旺盛,内容物含量比较少,肉质相对比较淡薄,反之,手工酿制的黄酒利用纯天然自然发酵,发酵的周期比较长,一般要80~90天,残留的内容物比较丰富,肉质比较醇厚。
八、绍兴黄酒的色、香、味及来源
绍兴黄酒的色、香、味主要来自原料、辅料、糖化剂。在酿制过程中各类微生物的代谢物和贮存过程中的陈化反应等。
(一)色的来源
1)黄酒的色主要来自原料的自然色、糖化发酵剂的色泽(麦曲带来淡黄色,红曲有红色素使酒色黄黄中带红)
2)麦曲酒中加入适量的焦糖色来增加酒色
3)贮存过程中酒中的糖分与氨基酸相结合发生氨基羰基反应,产生的黑精物质,引起酒色褐变(焦糖化反应)。
(二)香的来源
黄酒的香气,不是指某一种化合物的突出香气,而是一种复合香。
1)原料中所含的淀粉、糖类、氨 基酸及其他天然香味物质,经发酵过程中的酵母和酶及多种微生物的代谢作用而生成香味物质。
2)麦曲带来的香气(每种曲都有特有的香气,因麦曲生产过程中由于升温较高,使小麦中的蛋白质衰老死亡的微生物残体自溶转化为氨基酸等物质而产生曲香。
3)贮存陈酿老熟过程中有机酸与醇的酯化反应生成各种酯类而产生的特有香气。贮存较长的甜型黄酒,应发生焦糖化反应,形成类黑精,也具有一种焦香味。黄酒的香气物质,综合分析资料证明有三类
a)酯类。较集中的是乳酸乙酯,乙酸乙酯,甲酸乙酯,丙酸乙酯和已酸已酯,它们共同形成一种香气,也就是黄酒越陈越香的气味。
b)醛类。主要是乙醛,少量的异丁醛,异戊醛,以及乙醛与乙酸缩合成的乙缩醛,具有一种清醇的果香味。
c)醇类。主要是苯乙醇、异丁醇、异戊醇,仲丁醇等。尤其是含量较多的苯乙醇,具有清甜蜜样的香气。
(三)味的来源
黄酒中的风味物质非常丰富,以大量的感官品评和理化分析得出,主要由甜、酸、苦、辣、涩、鲜六味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醇和柔和、丰满、浓郁、醇厚、悠长的感觉形象。
1)甜味物质
黄酒中的甜物质主要来自米和麦曲中的淀粉。经淀粉酶的水解作用而生成的糖类、残糖、低聚糖、糊精。二是发酵过程中脂肪水解产生的甘油。三是分解蛋白质产生的甜味氨基酸。如丙氨酸、甘氨酸、氨酸等。
2)酸味物质
酸是黄酒中的主要品味物质,它在黄酒中有增加浓厚感和减少甜味的作用。酸在陈酿过程中与乙醇作用生成酯类使酒更香。乳酸、挥发酸能增加酒味浓厚感是构成黄酒风味的重要因素。酸具有缓冲作用,能协调其它品味物质。黄酒中酸主要是乳酸和琥珀酸、焦谷氨酸、拧檬酸、酒石酸、葡萄糖醛酸等。
黄酒中常规分析的是总酸和挥发酸,陈化过程中总酸普遍有所增加,原因a)醇类氧化,使酸度增加。b)是酸、醇等物质的分子综合,保留了一定的有机酸。c)是陈年黄酒的氨基酸含量增加,增加了酸的含量。
3)鲜味物质
鲜味主要是氨基酸,氨基酸味是中国黄酒区别于各种酒类的一大特点。氨基酸中的谷氨酸、天门谷氨酸、赖氨酸以及蛋白质水解所生成的多肽和含氮碱,这些物质均是鲜味。
4)苦、涩、辣味
苦味物质主要是氨基酸、肽、酪酸、5-甲硫基腺苷和胺类物质。此外,用曲量多及贮存时间长的话也会带来苦味。黄酒中的苦味在极其轻微的情况下使酒刚劲爽口,但苦味过重则破坏酒的协调。
涩味物质主要是乳酸、氨酪酸、缬氨酸和亮氨酸等物质,此外有的酒(半成品)酸度较高而加放石灰过量而产生涩味。某些曲质量差也会给酒带来涩味。
辛辣味物质主要是乙醇、高级醇和醛类成份。一靓新酒较明显,经贮存后,由于酒精与其它成份相亲和,能使酒质变得柔和、爽适、酒体完善协调。
4. 黄酒的酸碱度多少为佳
①可逆性浑浊,又称冷浑浊。黄酒遇冷变浑,加热至400°C左 右又重新溶解。②不可逆性浑浊,又称氧化浑浊或永久性浑浊。浑浊后的黄 酒加热后浑浊物不再复溶。③黄酒的非生物性浑浊形成机理,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是: 黄酒是一种胶体溶液,这种胶体溶液在一定的pH值和rH值条件 下保持相对稳定,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如遇冷时,酒中的各种不 同成分会在新的条件下发生类似链式反应的一系列物理变化,最后 达到一种新的平衡状态。
5. 酒 酸碱度
白酒时酸性的.PH 3-4左右.
酒是多种化学成分的混合物,水和酒精是其主要成分,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包括:高级醇、甲醇、多元醇、醛类、羧酸、酯类、酸类等。这些决定酒的质量的成分往往含量很低,约占 1%~ 2%,但种类很多,同时其含量的配比非常重要,对白酒的质量与风味却有着极大的影响。
酒精的学名是乙醇,乙醇是白酒中除水之外含量最多的成分,微呈甜味。乙醇含量的高低决定了酒的度数,含量越高,酒度越高,酒性越烈。
酸类是白酒中的重要呈味物质,它与其他香、味物质共同组成白酒所特有的芳香。含酸量少的酒,酒味寡淡,后味短;如酸味大,则酒味粗糙。适量的酸在酒中能起到缓冲作用,可消除饮后上头,口味不协调等现象。
6. 黄酒的酸碱度高吗
在夏季由于天气比较炎热,杂菌繁殖较多。如果一些酒厂在生产过程中工艺控制不严格的话,短时间内会产生大量的细菌的,进而会出现酸败的现象。
1、 生产工具及发酵容器消毒不过关。
黄酒生产中使用的生产工具,如铲子、木耙、竹箩、刮板等。有些黄酒厂不重视生产工具的消毒,甚至清洗工作也较马虎,特别是竹箩,缝隙很多,洗刷时稍不认真,就会藏匿不少饭粒,为杂菌的繁殖提供物质基础,易导致杂菌污染,发酵容器是薄不锈钢缸或陶缸,尤其是装过酸败醪液的容器,内壁沾有大量的产酸细菌,一般的洗涤难以奏效,如果不采取药物灭菌则容易出现酸败现象。
2、 饭粒太烂或有夹生现象。 蒸好的糯米饭不宜太烂,更忌夹生。太烂的米饭,由于透气性不好,根霉难以作用。而夹生的米饭也将使根霉菌难以进行糖化,由于糖化不好,淀粉难以转化成还原糖,以致酵母生长也不佳,那么有害的产酸菌就会乘机大量繁殖而导致醪液增酸。
3、 淋饭水及酿造用水微生物超标。
俗话说“曲是酒之骨,米是酒之肉,水是酒之血”,名酒必有佳泉,如绍兴鉴湖名酒,广西桂平的乳泉造就的“乳泉酒”等,是因为湖水、山泉水一般均能保证微生物学上的纯洁性,有利于延长发酵期以产生酒香。黄酒的淋饭用水及酿造用水最低质量要求必须符合饮用水标准。
酿造用水还必须注意水的酸碱性,应以PH值呈中性或微酸性为宜,因为根霉米曲霉和酵母均适宜在微酸性环境中生长繁殖,而细菌一般喜欢偏碱性的环境条件,故偏碱性的水易发生杂菌感染。目前,能够使用泉水生产黄酒的企业数量很少,大多数生产企业还是使用城市自来水。
夏季,特别是雨季,泥沙俱下,河水混浊不堪,很多城市自来水的微生物都大大超标,同时又含有大量的氯化物,如果不进行脱氯及进一步的净化处理就会直接影响其使用后果。
4、糖化发酵温度过高或开耙不及时。
夏季,南方室温常在30℃以上,根霉和酵母的发酵作用释放大量的热,使发酵温度达到危及酵母生命和活性的程度。当品温达到36℃时,酵母的活性明显衰退,38℃时酵母严重伤亡,40℃以上酵母大部分死亡或失去发酵力。如果没有控温措施,高温发酵是引起醋酸菌大量感染和繁殖的主要原因。
及时开耙也是很重要,开耙的目的:一方面是降低品温,使缸中品温上下均匀一致;另一方面是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同时供给新鲜空气,促进糖化发酵作用。
5、 煎酒温度时间达不到要求或煎酒不及时。
黄酒发酵(一般干型黄酒发酵1个月,甜型黄酒发酵20天)结束后应即压滤,压滤后马上就进行煎酒,以杀掉酒中的大部分细菌和全部酵母,目的是使贮存的酒不酸败变质。
如果煎酒温度和时间掌握不好,或者是压滤好的酒不及时杀菌都会导致酸败现象。
6、 贮酒容器顶部留有空位。 黄酒贮存一般采用小型不锈钢罐或500升的陶罐,装好黄酒后,如果贮罐顶部还有大量空间,或者说只装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的黄酒,那么一些好气性菌如醋酸菌以及好气性的野生酵母如产膜酵母就会有活动的空间。
醋酸菌不但能将葡萄糖变成醋酸,而且还能氧化酒精为醋酸;侵入酒液表面的产膜酵母,会使酒液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白色醭。由于留有空位,罐壁因沾有营养丰富的黄酒,会染有大量的青霉、曲霉和毛霉等杂菌,所以说即使煎过的酒如果贮存方法不当也会重新变酸。
7. 黄酒的酸碱性
1 黄酒生产中使用的生产工具所致
黄酒生产中使用的生产工具,如铲子、木耙、竹箩、刮板等。有些黄酒厂不重视生产工具的消毒,甚至清洗工作也较马虎,特别是竹箩,缝隙很多,洗刷时稍不认真,就会藏匿不少饭粒,为杂菌的繁殖提供物质基础,易导致杂菌污染,发酵容器是薄不锈钢缸或陶缸,尤其是装过酸败醪液的容器,内壁沾有大量的产酸细菌,一般的洗涤难以奏效,如果不采取药物灭菌则容易出现酸败现象。
2 饭粒太烂或有夹生所致
蒸好的糯米饭不宜太烂,更忌夹生。太烂的米饭,由于透气性不好,根霉难以作用。而夹生的米饭也将使根霉菌难以进行糖化,由于糖化不好,淀粉难以转化成还原糖,以致酵母生长也不佳,那么有害的产酸菌就会乘机大量繁殖而导致醪液增酸。
3 淋饭水及酿造用水微生物超标所致
俗话说“曲是酒之骨,米是酒之肉,水是酒之血”,名酒必有佳泉,如绍兴鉴湖名酒,广西桂平的乳泉造就的“乳泉酒”等,是因为湖水、山泉水一般均能保证微生物学上的纯洁性,有利于延长发酵期以产生酒香。黄酒的淋饭用水及酿造用水最低质量要求必须符合饮用水标准。
酿造用水还必须注意水的酸碱性,应以PH值呈中性或微酸性为宜,因为根霉米曲霉和酵母均适宜在微酸性环境中生长繁殖,而细菌一般喜欢偏碱性的环境条件,故偏碱性的水易发生杂菌感染。目前,能够使用泉水生产黄酒的企业数量很少,大多数生产企业还是使用城市自来水。
夏季,特别是雨季,泥沙俱下,河水混浊不堪,很多城市自来水的微生物都大大超标,同时又含有大量的氯化物,如果不进行脱氯及进一步的净化处理就会直接影响其使用后果。
4 糖化发酵温度过高或开耙不及时所致
夏季,南方室温常在30℃以上,根霉和酵母的发酵作用释放大量的热,使发酵温度达到危及酵母生命和活性的程度。当品温达到36℃时,酵母的活性明显衰退,38℃时酵母严重伤亡,40℃以上酵母大部分死亡或失去发酵力。如果没有控温措施,高温发酵是引起醋酸菌大量感染和繁殖的主要原因。
及时开耙也是很重要,开耙的目的:一方面是降低品温,使缸中品温上下均匀一致;另一方面是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同时供给新鲜空气,促进糖化发酵作用。
5 煎酒温度时间达不到要求或煎酒不及时所致
黄酒发酵(一般干型黄酒发酵1个月,甜型黄酒发酵20天)结束后应即压滤,压滤后马上就进行煎酒,以杀掉酒中的大部分细菌和全部酵母,目的是使贮存的酒不酸败变质。
如果煎酒温度和时间掌握不好,或者是压滤好的酒不及时杀菌都会导致酸败现象。
6 贮酒容器顶部留有空位所致
黄酒贮存一般采用小型不锈钢罐或500升的陶罐,装好黄酒后,如果贮罐顶部还有大量空间,或者说只装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的黄酒,那么一些好气性菌如醋酸菌以及好气性的野生酵母如产膜酵母就会有活动的空间。
醋酸菌不但能将葡萄糖变成醋酸,而且还能氧化酒精为醋酸;侵入酒液表面的产膜酵母,会使酒液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白色醭。由于留有空位,罐壁因沾有营养丰富的黄酒,会染有大量的青霉、曲霉和毛霉等杂菌,所以说即使煎过的酒如果贮存方法不当也会重新变酸。
TAG:新乡白酒酒盒套装设计
彭州传统白酒的包装设计
浙江红酒包装盒定做工厂